
自從2015年去德州儀器面試一個小小實習生之後就再也沒有面試過了。今天算是久違的面試吧。
先說說我覺得奇怪的地方,這次面試我沒有接到任何一通電話也不知道負責我的人資到底是誰,好歹給我個名字也行。
再來是該公司的人資系統真的有些不健全,面試通知信上也沒有寫完整流程。
我是覺得,以一家知名度這麼高的公司來說有點意外。
我是不是不夠好?
面試結束後,我開著車,一路上都在思考這個問題。因為面試完之後,明顯的彼此都覺得不適合對方。
對講到這邊就開始打自己臉了。
心中知道只不適合,但我仍自我懷疑。或許就是無緣吧。
但是我也認真體會到要跟非臨床、醫療相關的人講解我的東西是多麼困難、乏力的一件事。
「你的有效位數有多少,你應該要講出來好比說小數點下幾位這樣」面試官這麼問到,但這問題對我來說,其實是非常無知的,而我也在前面提過幾次,但他還是問了。
『我問你,你血壓現在量120,再量一次117,這樣你不會說這個血壓計不準? 還是你想要看到一個120.894這樣的數字?』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我在說這句話時,可能有點小動怒。
「啊你做出這個儀器,你沒有跟Gold Standard比,沒有一個實際的數值實在是……」
『我有跟商用的儀器一起測量過,相差在5%以內』
「你那個商用的,準嗎? 他就真的是對的嗎?」
『你所謂的對,是指Ground Truth對吧? 你們應該量過骨密度吧? 公司健檢有吧? 那個的準確度不到七成,然後你知道現在最準的是什麼嗎? DXA,雙波長X光機,用X光來計算你的骨頭密度,但誤差還是很大,超過10%,你要最準的話要把手砍了把骨頭拿出來敲碎量,這個才是最準的,這是你要的嗎?』
幹,事後回想起來,我超沒禮貌又超嗆。
這次報告的投影片其實內容我也是大致上放一下,我沒有想到整場面試有九成五的時間都在討論我的博士論文,還討論到其價值性。
其實真的滿沮喪的。
在回實驗室的路上,我開始在思考我還能做什麼,我還能怎麼讓自己更強大、更優秀?
但這些其實都是情緒性的想法而已。
講點實際的,他們會看你到底修過什麼課,有沒有跟他們業務範圍相關的。
(但我老實說,我覺得有修過課跟懂不懂是兩碼子事)
不過畢竟是只有一個半小時,他們也只能夠從這些片面資料來去審視我這個人的價值在哪。
而又或者,我其實並不適合這個社會體制呢?
但,我還是會把我這次的投影片做一個大調整,把今天被問到的問題、遇到的狀況都準備好,也算是一次收穫頗豐的經驗。